来源:北京时间、广闻网,九间打虎录整理;文章5148字,阅读需要8分钟。
卢恩光最初从一名民办老师、民营企业老板,一跃成为副乡长,又在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调到北京成为副局级领导干部,直至成为司法部领导;他被一路提拔的过程,可谓疑窦丛生。
相关资料显示,卢恩光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高庙王乡刘化育村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
从农民到副部级干部,这一对于很多人来说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有高中学历的卢恩光做到了。只不过,在一次次的晋升中,他藐视党纪国法,公然违法违纪,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那么,“农民”卢恩光是如何走上仕途的呢?
■ 复读多年仍未能“脱农”
刘化育村坐落在阳谷县西南,是一个典型的鲁西村庄。
6月初,正值小麦的收割期。还未收割的金黄色小麦绵绵不绝地把绿色的村庄包裹其中,一片丰收的景象。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村庄始祖刘化育从山西迁至此,见此地是块风水宝地,便落地生根。由于刘化育为人正直,乐善好施,誉满乡里,远近皆知“刘化育”。
久而久之,村落即名刘化育村。
▲刘化育村石碑(潘琦 摄)
600多年后,刘化育村再出名人,他的名字叫卢恩光。
从南入村,沿着村中主道向北,在村街北的一处水塘旁伫立着一座石碑,上书:德被梓里。在碑的背面,则是卢恩光的生平和事迹。立碑时间是1998年。
“碑上写的东西,包括年龄、学历都是假的。”当记者提到这座碑时,曾和卢恩光有过深度的交集,更曾亲眼见证卢恩光白手起家那段历史的知情人李伟脱口而出。李伟还告诉记者,卢恩光不仅不是碑上提到的大学学历,其高中更是读了六七年之久,“所以同学特别多”。
1978年,在东北长大的卢恩光回到故乡,进入高庙王中学就读高中(两年制)。两年之后,未能上榜的卢恩光又先后进入阳谷二中、阳谷一中“复课”,又花去四五年时间后仍未能如愿。
据李伟讲,卢恩光在高庙王中学时学习成绩不算太好,数学很差,但“语文写作文比较好,能编”。而且“常常打架斗殴,属于不服管教的那种学生。”
李伟的说法在刘化育村两位村民的口中得到了部分印证。
两位村民均告诉记者,卢恩光从小在东北长大,等上中学时才回到村里。同时,他们对卢恩光常年复读的事情也有耳闻,但具体的时间因过于久远而无法确定。
“考了几年没考上,年龄越来越大,就在家务农,搞点小生意。” 李伟告诉北京时间记者,卢恩光卖过假化肥,搞过假饮料。“再一个,找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在家练武术。”
李伟说,后来卢恩光以练武为名,纠集了一些人在周围村庄游荡,后来开始介入乡里的一些小工程,从中收取“保护费”。
刘化育村的多位村民证实了卢恩光曾在村中练武术的说法。一位60多岁的村民就告诉记者,卢恩光功夫了得,“三两个人干不过他”。但对于其他事情,村民们均表示并不知情。
不过,另一位和卢恩光有过深度交集的知情人士赵磊,则向北京时间记者证实了李伟的说法。赵磊告诉记者,在最初认识卢恩光时,自己曾经侧面打听过卢恩光的情况。
“他没钱,就弄两个挣钱的门道,弄假化肥,再就是包工。当时乡里的变电所、银行营业部的建设,都被他强行插手。谁承包都要从他手里接活,你要是不交钱,你别想干这个活。附近的工程都得通过他。”赵磊说。
■ 空手套白狼完成原始积累
赵磊认识卢恩光的时间,正是卢恩光后来发迹的起点。
1991年前后,卢恩光带着快速绘图仪专利找到高庙王中学寻求合作,并最终成功以校办工厂的名义,成立了阳谷县科仪厂(以下简称“科仪厂”),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路。
目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仍能查到卢恩光申请的“快速绘图仪”专利。专利显示,快速绘图仪是将直尺、圆规、量角器的功能于一身的一种制图装置。申请日为1989年4月15日,公开(公告)日为1990年2月28日。
据赵磊透露,最初相关人员曾对快速绘图仪提出过关于实用性的质疑,但所有的障碍最终被卢恩光一一解决。
“卢恩光很善于送礼拉关系,乡里、县里的关系也都打通了。”赵磊说,最后由阳谷县教委担保,县财局拨了20万元的扶持资金,卢恩光的科仪厂也由此启动。
不过,20万元的启动资金仍不足以开办工厂。卢恩光则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把工厂从零建起。
吴力曾亲历科仪厂这段从0到1的历史。他告诉北京时间记者,“赊”成为科仪厂建成投产的秘密武器。
据吴力介绍,从盖厂房的砖块、水泥、沙子到生产绘图仪的机器设备,从招待送礼的酒水到提供伙食的馒头、水饺,全部都是赊来的。而这些也从李伟那里得到了印证。
在当时买方属于强势的一方,因此卖方往往只能接受这种“赊账”的方式。他举例说,仅招待送礼用的酒水一项,卢恩光所赊货款就有三十万左右。
“光张馍馍(音)家的馒头、水饺钱得有五六千,那是九几年,放到现在也得值好几万。”据吴力讲,除个别人款通过打官司等方式收回账款之外,不少人到目前仍未收回当年的赊货款。
吴力还向记者提供了多个相关人的姓名。但截至发稿时,除酒水一项外,北京时间记者未能找到其他相关当事人对欠款是否收回进行核实。
■ 民办教师身份也是假的
不过,科仪厂建起来了,但快速绘图仪却卖得并不好。
“主要是实用性欠佳,而且和当时学校的教材不配套。”李伟解释说。
但这并没有影响卢恩光为自己制造影响力。
“他善于走官场,县里领导常常领着人来参观。”李伟说,“(快速绘图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像火柴取代火镰。他很会吹的。作为外行的官员也不太了解(真相)。”
“那一次,我都看不上了,讲一年利润7000万。”赵磊也举例说,“到处是欠账才准。”
李伟告诉记者,本来工厂的工人没有活干,但只要有人前来参观,卢恩光就会把工厂里的机器开起来。“每参观一次,就浪费一批材料。但不造假,企业没法生存。”
企业造假很快为卢恩光带来收益。
“他一旦抓住当官的就完全黏住,精力都放在这方面。”李伟说,后来卢恩光就在相关当地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山东省财政厅,拿到了300万元的扶持资金。此外,他更从当地的中国农业银行贷到了数百万元的贷款。
被造假的不仅是科仪厂,还有卢恩光的民师身份。
事实上,科仪厂只是名义上的校办工厂,实际上却和高庙王中学并无实质性的关联。李伟和赵磊均告诉北京时间记者,卢恩光从未在高庙王中学任教过,也没在其他地方有过一天的教学经历。卢恩光的民师身份是假的,民师转正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达成的。
赵磊说,大约是1995年左右,卢恩光打通县里的关系,带着不知从哪里办的假手续,成为了高庙王中学的一名民办教师。也就是从这儿起,卢恩光的名字才出现在了高庙王中学的工资单上。这比公开简历中提到的1984年进入高庙王中学,已经晚了10多年。
另据李伟透露,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卢恩光挂职高庙王乡科技副乡长,第一次把脚踏入政坛。
不过,对于科技副乡长这一职位,包括李伟、赵磊、吴力等多位知情人士均认为非卢恩光买官所得。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家挂职科技副乡长属于正常现象。
“那个时代为了让企业多缴税,政府往往会主动找到企业,让企业家挂个虚职,拉拉赞助、搞搞活动。”李伟解释说。
吴力也表示,卢恩光的科技副乡长并无工资收入,也没去乡里上过班。
“当时为了增加企业招商引资(方便)外出交流,我记得90年代兴过(企业家在)地方上挂个职。”在高庙王乡党委的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北京时间记者。而据其推测,卢恩光后来的乡党委副书记职务可能亦属挂职。
大约一年之后,卢恩光“民师转正”,他的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干部。这次身份的转变,也为他后来大步向前进入政坛,奠定了最为关键的基础。
■ 双层口杯实现事业腾飞
1994年年中,卢恩光在原科仪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山东方舟集团,但这并没有止住企业发展的颓势。
李伟告诉北京时间记者,到1995年时,方舟集团已债台高筑、濒临破产。因此,卢恩光除了应付各级领导的视察,便是琢磨如何才能翻身,双层口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卢恩光提出来。
1995年底,已经有过专利申请经验的卢恩光,申请了“双层艺术玻璃容器”、“一种双体玻璃容器筒”等在内的四项相关发明专利。而此时,样杯的试制还未完全展开。
1997年年初,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发的“诺亚口杯”上市,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走红全国,成为中国最早的爆款产品之一。
据了解,为了提升双层口杯的附加价值,“诺亚口杯”配备了创新的杯盖变色片和麦饭石保健盒,把一个普通的玻璃杯卖到了200多元的高价。
而这些创新点,也随后被卢恩光再次申请为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直到2009年1月,已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的卢恩光还在申请和双层口杯有关的专利。其申请的口杯相关专利,前后共计达19项。
“一个杯子的成本只有20多元,真的是暴利,所以卢恩光一下子就翻身了。”李伟告诉北京时间记者,从此方舟集团一跃成为年产值过亿的地方龙头企业。前来参观的领导也不再局限于阳谷县,聊城市的市领导,甚至山东省的省领导都曾前来视察。
在多位知情人士看来,作为方舟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卢恩光,自此以后交结的官员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诺亚口杯”的成功,为他后来进入阳谷县政协,乃至山东省政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已经担任高庙王乡党委副书记的卢恩光升任阳谷县政协副主席。一年之后,再次升任山东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越过聊城市这一级,直接进入山东省任职并在此后升至主任。
另据了解,卢恩光也在此期间辞去了方舟集团的职务。而据李伟透露,虽然卢恩光不再任职方舟集团,但仍然对方舟集团的经营施加着影响,而方舟集团目前的法定代表人卢方立正是卢恩光(原名卢方全)的二哥。
北京时间记者两次前往方舟集团采访,均在大门口被相关工作人员拦下告知领导不在,未能进入方舟集团就相关信息进行核实。
而对于此后的故事,包括李伟、吴力在内的多位知情人士均表示不再知悉。
■ 官至副部级仅一年即落马
离开山东之后,卢恩光的履历不再模糊,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同时,卢恩光也从此开始了连续不断的跨界生涯。
2001年3月,卢恩光从山东调入北京工作,从实业界跨入文化出版界,参与华夏文化出版集团的筹备工作,并随后担任华夏时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官至正厅级。
据相关媒体报道,跨界而来的卢恩光在华夏时报任职期间并无建树,甚至被员工看出是“外行”,但却先后在多家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包括《我国报业集团的经营环境与经营对策》、《传媒业经管人员的绩效考核》等。
2004年2月,卢恩光离开华夏时报挂职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2年后,再次跨界,回京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2007年6月,卢恩光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担任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劳动监察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在此就职期间,有媒体援引多名该部委执行人士的话称,卢恩光在部里公开露面不多,不论是对上级还是下级,总是满脸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卢恩光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不忘追求学术,而且再一次跨界。
据卢恩光本人讲,2005年到2007年间,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也正是在这一年,卢恩光连发了两篇关于刑事诉讼法课题的学术论文。
2009年5月,从事过诉讼法学研究的卢恩光进入司法部,并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兼任人事警务局局长。2015年11月,卢恩光接班已满60岁副省部级干部退休年龄的张彦珍,升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官至副部级。
至此,卢恩光用不到2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农民”到“副部级官员”的“华丽转身”。然而,仅一年之后,2016年12月,就传来了卢恩光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消息。
据相关媒体报道,聊城市、阳谷县的一些前官员也已被要求协助调查,详细讲明卢恩光在山东期间被提拔的过程。
“这个是中央纪委(负责调查),县纪委不参与调查,现在掌握的消息也是从网上看到的。”阳谷县纪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并不掌握相关情况。阳谷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同样对北京时间记者表示,目前县里并无相关消息。
对于卢恩光的快速升迁,赵磊说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造假特在行。一般人想不出来的点,他都能想出来了。”
“卢恩光这个人,只唯上,不唯下。”包括李伟在内的多位知情人士均表示,自从卢恩光离开山东到北京就职后,便从此不再联系。
刘化育村的村民们也告诉记者,卢恩光已十几年未曾回过村子。不少村民表示,自己只知道卢恩光在北京办企业,并不知其已做到部级高官,甚至对其落马一事也无从知晓。
村民们对卢恩光的印象更多是其为村里修路,以及每年逢年过节其通过方舟集团给村里老人发放数百元不等的过节费,村里的孩子在方舟小学读书费用全免。此外,谁家有困难卢恩光也会帮衬。为此,村里人对卢恩光很是感激,几乎无人不说卢恩光的好。
6月2日下午,北京时间记者在村民的引导下推开卢恩光老宅的院门。院里已是杂草丛生,正对院门的土墙老屋早已没了屋顶,只剩四面黄色的土墙矗立在绿树之下,被午后的烈日照射的一片斑驳。
▲ 卢恩光老宅院内杂草丛生。
— — over — —
相 关 推 送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